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Assessment Fallacy - 電影隨想: 《喜劇之王》

Assessment Fallacy - 電影隨想: 《喜劇之王》 
文: 吳凱 
18-2-2014

古有「未出發先興奮」,今有「未了解先憤恨」。上司下屬也好,新舊兩代也好,常有「未認識已敵對」的情況出現。例如,一個組織的「老油條」從開工第一天已無視「新仔」;或是,讀社工出身的常會看不起非本科生走來唸社工(可能是假定了他們不是出於服務的心來加入,而是純為「搵食」;但我們較少會聼見其他系 - 特別是那些未被戴上「專業」這頂高帽的領域 - 的非本科生,只因再學習新事物而被鄙視;而這專業化(professionalism)的自大亦已達「出面有朵」的境界)。於是,常有一方會覺得「o靚仔,你識咩丫,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啦!你過多幾年咪又係好似我咁!無料到咪喺到扮哂深奧,初出芧蘆嘅細路咪妄想喺我地盤抓撈!」另一方則想「老野,唔好以為自己做多幾年人就懶沙塵!你一路當我o靚仔,我當你係師弟咋(詳參KZ/Phat)!咪再阻住個地球轉喇!

我們甚至只因年齡、外貌、家境等表面差異,在談話時,對方口還未開已決定看也不用看一眼。把作為人最基本的尊重都失掉,那就有點過頭了!而不少研究亦指出,我們很易受別人的一些基本資訊影響,而對那人作出誤讀。因有不少情況是,我們不可能在剛相識時,按別人的丁點資料做出非常精確的分析,儘管下意識在告訴我們判斷正確(詳參Janine Willis/Alexander Todorov/John Lavater)。故「佢一開始就睇我唔起/唔當我係人」之類的說法常會出沒,亦不足為奇。

這些輕易或暗裡就把人分了等級的情況,亦常在被全球資本主義過度入侵的宗教領域出現:在講求效率和利益的趨勢下,現在不少「大師級」牧師,都只有空跟「名人」吃飯、拍照,沒閒暇理會有實際需要的「一般」信徒。諷刺的是,耶穌再忙卻仍會花時間跟小孩妓女稅吏(當時不討好/沒地位的組別)在一起(當然,基督教圈內也有很多平衡得比較好一點的牧者)。這現象正似好撒馬利亞人比喻中形容那路過的祭司,明明看見一個受重傷的猶太人,卻不聞不問就繞道走了。當我們在做人的工作,卻把「工作」放得大於「人」,我們會很易在有意無意間,以各種原因為由,選擇性地把自身崗位最基本的任務(如愛人)推掉。那確是本末倒置的。

更有趣的是,若那些「普通人」後來被發現也是什麼「有力人士」(比如他是在社福界做了幾百年的「老鬼」、是NGO的創辦人等),或是他來自特定背景(比如生於牧師世家、某個階層等),又或是原來他患了重病,一些在位者(甚至不真的在位的)又會突然對這「普通人」變得親切有禮(這跟中小學時期「求學只是求分數」的現象類似,一個功課做得一般的學生,只要成績突飛猛進,便會馬上變成模范好學生、受老師寵幸,跟其品格、盡了多少力無關)。這只告訴我們,若有人只是完好的「白紙一張」,走入這狼群,they will probably be treated like crap! 此等狀況難免讓人作嘔,亦有違社工、牧者這些職份本身作為「humble servant」的根,更把「serve to learn, learn to serve」、「要作在一個最小的身上」等宗旨都忘掉了!要是阿當斯(Jane Addams)、德蘭修女(Mother Teresa)等社福始祖「翻生」,回來看見現在社會服務的景象,不知會作何感想

我們自出娘胎便在分析,分析別人好壞美醜、有趣無趣。能說出「套野唔係好得」、「條友無咩料到」,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我們都喜歡做班房後排或死角位那個「寸寸貢」的不屑青年,可能是感覺壞孩子會有較多人愛吧)。這些都未必全是壞事,合理的分析常可讓我們進步(比如,員工或我們自己懶散、沒承擔、不負責任,便有需要指出和檢討)。但要是未審先判,就有點不同了!本來眼前人可能跟《喜劇之王》的尹天仇一樣,同時是那被讃專業、「一日未嗌Cut一日都要演落去」的死屍,又是那被罵礙事、「死極都死唔去」的神父。但我們若被前設蒙騙,心中猛掘對方問題,便只會找到合用(甚至誇大)的失誤,導致選擇性地理解現實(selective perception of reality)。亦即「一早睇死條友無料到,就算佢有,你都唔會揾到」!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有關「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的經典討論?老師對學生的不同期望確實能完全改變學生的學習成果。這類在某程度上的錯判,可令被分析者(因欠缺支持等因素)更難跳脫身上的標籤!

生活艱辛做人難,我們變得越來越沒耐性,也是人之常情。但經驗帶來的「敏捷」並不一定能對我們工作上的管理或服務有幫助。過份倚賴經驗去觀人、定前設,反而很易瞎了雙眼,失去早期的熱情和開放態度。閱歷用得不好,會成為另一種障礙,令我們墜入一概而論(generalization)的陷阱,或變得有點目中無人,甚至「當班手足唔係人」。例如,我們因以往與某些人有過不快經歷,後來只要遇着看似類近的「人種」,便馬上對其有了預設想法。而事實是,我們對於那新認識的朋友,基本上是什麼都不知道!這類表面上看似是高效率(seemingly efficient)的觀人方法,能引出各類問題(如代溝/不滿),最後反而減低自己或組織的士氣及實際效能(actual efficiency)。而別人再有潛力也難以有所發揮或進步。可見,我們對人力資源的評估(assessment of human capital),常可反過來限制組織、自己、別人的潛力。故替人找力量(strength)的組織亦很易會低估了自己內部的優勢。跟人一樣,總是看不見自身的可塑性和潛能!而我們經常主張那以經驗、快捷為本的「理性」,很多時並不真的那麼理性,反而為人類帶來無盡惡果,把個人、團體、社會的創造力都限制,甚至消除!

經驗本應是我們改進的借鑒,而非障礙。在分析別人或自己時,我們可先把下意識的判斷暫緩或壓止,思索一下其他可能性。例如,想想:新人不一定無能;舊人也可創新;聲大、有高壯身形的不都「不解溫柔」,也不全是「正義之師」;愛看書亦不代表是「Kai子」;有點「才」或「財」的未必都高傲冷血;「未讀成書」不代表「人生玩完」(聼說有組織請博士生負責影印,不過杜琪峯也是辦公室助理出身的!而做影印工作本身也不代表失敗啊!); Second/Third-Generation Christians不都只有「不屑」或「不肖」兩種; 「結唔結到婚」都不會讓你眨值;各階層都有「行善」或「行賤」的;商人也有正正當當的……正如玩「underground band sound」或「rap music」的並不全都陰暗。

當被分析時,則不必被別人的期望過分影響。可反觀自己的背景、風格、外形所能帶來的種種誤解,以免過份自責或仇恨外界批評。亦可多自我鼓勵:「面係自己俾既,架係唔洗丟既」,一個無名少年也可打倒歌利亞,Chi Lam和禮服幪面俠年過百歲都仍能保持「sharp醒」(),所以「不要小看我年輕或年老」!

更重要的是,我們常在評定誰為大、誰能力強、誰地位高、誰經驗多,以推說只有誰可為王、誰可管誰、誰可享特權。但耶穌帶給後世的一大啟示是,他的法則並非如此,而是「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20:27;9:48)。愛人如己若真被實踐到極致,我們對彼此的分析理應只能得出一個結果:我們根本沒有高低,都是彼此的僕人;我們都各有所長,亦同樣那麼有價值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志明的舞曲 (Part V)

電影隨想: 春嬌與志明
: 吳凱





後記
痛的感覺總來得遲,痛後的醒悟則來得更遲。也許安慰人的話真的不只是為了安慰,最好的,早就在那句「你會搵到個更好嫁」裡面了。當某個對方、某段經歷的存在似是種傷害,最傷人的卻總是那不能自已的自己。但千頭萬緒的回憶之所以千絲萬縷,就只因我們未重新放下自我嗎?有時,我獨個呆坐望天,同一個問題還是會浮現:「如果無左私心,無左慾望,無左自我,咁我仲剩低D咩?」可能,我還剩下信念,一個對愛的信念。可能,那就是我的所有。人心在變,萬事在變,但不論是生或死,愛本身仍是超古而恆久的。這愛能描繪那不能言喻的美好,傳遞那未被理解的智慧。這愛的表達,不單通過言語、思維、文字,更要透過那些我們在今天、昨日、將來握緊着的手。這愛要行出來。
小時不信命運,大了,有時仿佛懂了,其實更是跪下了。命運並非未能改變的未來,而是無法逆轉的過去。性格、家庭、人事、環境伴隨你的身影步上了不歸路,一切偶然都並不偶然。但要是我的童年摧殘了我的童年回憶,我的愛情弄壞了我的愛情片段,那我就得用我的執著試試征服我執著的過去。若擺脫不了那破滅的夢,就抱着它再跑一回好了!有些故事還沒說完就說完了。有些問題未被回應,就似是有了答案。好的都未全然朽壞,心仍可純淨熱切,天仍可敞亮無雲,血在奔騰,有淚就流……人潮再亂,腳步再急,世情再難懂,只管活着,欣賞這沒定律的定律,即使迷路也走下去,大概就是解脫……要是我的孩子氣未改,我會試着換變步伐,和命運譜曲共舞……我會試着跟志明唱唱那句「別問我是誰」!


原文撰於二0一二年某月某旬



【志明的舞曲】Part I-IV
http://www.upwill.org/index.php/supplement/firefly/12773-250314
http://www.upwill.org/index.php/supplement/firefly/12800-070414
http://www.upwill.org/index.php/supplement/firefly/12868-130514
http://blvckjack.blogspot.hk/2015/04/part-iv.html

志明的舞曲 (Part IV)

電影隨想: 春嬌與志明
: 吳凱




小可
「你會搵到個更好嫁。」一個富家女對一家道中落的年輕人說。他倆本是兒時相戀,彼此知根知底,只是女的早熟,腦細胞早已長出了成年人殘暴的理性,不願在一個窮子上糾纏一生。一個沉默的擁抱後,少女好一陣子都無言以對那無言以對的男孩。日後,二人卻想了很多關於對方的事。

窮小子年歲漸長,卻總是分不清自己是否已長大成人。可能他永遠都會是半個大人吧!因特愛助人,別人要求什麼,他都會說「可以」。故大家都叫他小可。而在這段日子裡,往日富家女那句「你會搵到個更好嫁」,只是換了由好幾個不同的「她」向小可發表。各人接着都會依舊,半推半就地互相疏遠,或忍痛接受。

小可在某個社會流動性欠佳的城市,隨不公平的公平競爭刻苦幹活。到了中年,事業終於闖出了半邊天……半邊陰天。小可眼裡的世界秩序、工作法則、愛情定律都慢慢變成了「有佢果種人,咪有你呢種人囉……呢個世界無話邊個無左邊個唔得個喎」。

這現代化死城裡,好像每絲獨一無二的思緒都無異,都在等下一句「你一定會搵到個更好嫁」。內裡卻很明白,大家都是謊言大師,口說你值得更好,心卻為了自己更好。在這由資本主義與功利主義孕育出的群體裡,有披着羊皮的狼,也有披着狼皮的羊,還有些連自己是狼是羊都混淆不清的豬。牠們當中,奸惡的固有不少。但也有些發現「以奸易奸」的路不好走,掙扎着不想被同化。另有一些悔不當初,亦默默試着當回老實人。

小可轉眼五十有三。回顧昔日每個不能回頭的選擇,那些難以預料的劇情,他猜想,要是改動了往事,今天的他會是個什麼模樣呢?但乍然醒來,他又慨嘆自己不管怎樣都會是隻無力自救的小羊。他記得,他頭一次感覺到活着的氣息,就是在閑閑地抱着富家女的一刻。他記得,二人起初一步一腳印,後來一步一驚心,直到每步都似是遲來一步,步步昏暈。日後,小可千勞萬碌都是為了尋回「那一刻」。這曾經近在手邊的剎那,卻是冰冷的灼熱,只停留在他思海中燃燒。這時的小可,就像一個站在斑馬線前的兒童。想踏出一步試試這不可思議的交通會否為自己停下來,但又不敢真的前行,怕會被撞得粉身碎骨。他再也不敢開口說「幸會」。他怕失望。他怕那些「幸」與「不幸」。他想過自毀,但下不了手。他想過自救,卻放不了手。自此,不愛孤獨的小可,開始要與孤獨談心。

朝陽不經意成了落日,小可內在那股水火不容的氣勢卻仍在極力對外控訴,抽空了他殘留的生命。他的胸腔被壓縮了,像黑洞中央的蟲洞,如平靜無風的風眼。那裡變成了進入別個宇宙的通道…..…要時空穿梭,要把日月更替倒轉,代價就是痛。這痛,由他前腦散發至牙根,再回彈到鼻尖和眼。或許就是這電流燒傷了眼珠,小可在晚年得了眼疾,失明了。

小可終其一生都未如願,找不着當年的擁抱,最後含鬱而終,享年八十六。盪魂離體,他飄着浮着,不自覺間來到了自己的喪禮。只聽見四周滿是親朋哀聲。到處觀望,他發現當年的富家女獨坐一處,在微微顫抖。場內卻另有一婦人跪倒地上,泣下如雨。小可認得這聲音,那女人是他看護。自從小可病了以後,這看護便悉心照料,多年來寸步不離。她叫阿若,曾對小可說,想伴他終老。小可卻不以為意,只埋首往事。這次有機會仔細看看阿若的樣子,小可頓時吃一大驚,阿若竟跟富家女長得沒什兩樣。再看,不,阿若就是老了,比昔日年少的富家女還要美啊!

原文撰於二0一二年某月某旬

(to be continued)

【志明的舞曲】Part I-III
http://www.upwill.org/index.php/supplement/firefly/12773-250314
http://www.upwill.org/index.php/supplement/firefly/12800-070414
http://www.upwill.org/index.php/supplement/firefly/12868-130514




2015年4月1日 星期三

Beauty has no age!

Francois Nars is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makeup artists, and his cosmetics line, NARS (makeup, nail polish and skincare), is just as popular with beauty lovers and celebr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Known for innovative colors and creative textures as well as captivating ad campaigns, NARS is on the cutting edge of beauty. And so is the new face of NARS, 53-year-old Tilda Swinton, who was shot by Monsieur Nars himself for the campaign.
So what led Nars to work with the avant-garde style icon? Here, the makeup maven-photographer tells all to Pret-a-Reporter.
You had Charlotte Rampling as the face of NARS, and now, Tilda Swinton. How are you making these choices? Clearly these are actresses whose talent and intelligence you admire — but how do they reflect the brand NARS?
I like edgy fashion and strong features. I cannot photograph models that are very weak or too pretty; there always needs to be some strength, so the choice of the model is very important to me. If I don’t like the model I cannot take the picture, and I do not choose "boring" beauty models — I prefer beauty with character. With Tilda, she is a living legend. I love her bold style and really admire her work. As an actress, she brings such strong personality to the camera. And as a woman, she lives the experien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expression.
These are two women [Swinton and Rampling] both out of the ordinary  and older  for beauty campaigns. What message are you giving here?
I would think the audience of NARS would be more like 18 to 45. I don’t put an age limit on beauty. The NARS woman is strong, determined and sophisticated. She has no age — I don’t believe in "age labels." But she’s very modern; definitely not a boring woman.


Gloomy Sunday旺角大兜野

上個Gloomy Sunday去旺角一間新開嘅餐廳,一入去見個總經理沉穩中帶住一份緊張嘅冷,我就知呢間野唔只咁少料啦。。。到有道菜一出,我地見個兜貢大,馬上嘩嘩聲,點知一開,d餸多到。。。即刻笑出黎。。。
之後我地同個侍應講起,佢話:係呀,我地呢度就係出名個兜大丫嘛!
無耐佢又補充話,個兜大d, 保暖會好d!
(丫又兜得幾好喎!話雖如此,間野係幾好食嘅!)


https://instagram.com/p/04E9ZqvMAV/?taken-by=blvck_jack




《永遠懷念...亞視: 無限龍門陣》


當你以為政府咁好發牌俾香港電視。。。原來係香港電視"娛樂"。

琴日我同屋企人仲講緊王維基要面對嘅一個問題係亞視可能會不獲續牌。真係開口中,一聽到魔童加入,今日政府即刻話唔續牌俾亞視。

(雖然局長強調唔係特登開會回應魔童,但係行會一般逢星期二開會,丫又會咁啱突然轉日子/咁啱開特別會仲要咁啱係喺亞視發消息話會賣俾魔童嘅第二日開記招?仲要再咁啱。。。唔。。。)


今日一役之後無線同hktv股價都好可能會跌,因為無線無左最"好"嘅對手,hktv就。。。你懂的。


p.s. 早前亞視最高層話,係亞視單方面指江澤民已過身並唔代表江澤民承認自己已過身根據呢個邏輯亞視王維基收購亞視,亦唔代表王維基收購亞視,所以錯在觀眾錯在觀眾呀拿!


1 April, 2015 @你睇,無線幾想亞視留低!



HKTV股價跌12.5%

TVB股價跌0.3%


2 April 2015